9月27日,金秋的北京阳光灿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会场喜庆庄严。恩施市人武部部长宋传富身着戎装登上领奖台,捧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奖章和证书。
三十一年橄榄绿,万山花肥石榴红。面对这份殊荣,这个从恩施大山走出去的汉子热泪盈眶。
1993年,年少的宋传富怀着从戎的梦想,背负着父老乡亲的期盼,从鹤峰县走马镇金岗村走进军营。3年火热的军营生活,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第四年,宋传富顺利考入桂林陆军学院。他的理想从当初的走出大山出人头地变为苦练本领报效祖国。1999年,全学科成绩优秀的宋传富回到恩施军分区工作。从助理员到部长,从少尉到上校,到如今获此荣誉,31个春秋,宋传富热血依旧。
2020年7月,宋传富从恩施军分区保障处处长岗位调到恩施市人武部担任上校部长。此时的恩施市人武部已经是多年的“老先进”,连续多年获得上级表彰。如何守住这些成绩和荣誉,接续奋斗、创新发展,宋传富感到肩头的担子沉甸甸。
宋传富一上任,就和班子确定了今后的奋斗目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冲刺全国一流行列。
军号嘹亮,军姿豪迈。4年过去,宋传富和他的战友披荆斩棘,踏平一路坎坷,以强劲创新的姿态,推进全市大应急体系建设,完成新时代基层民兵建设试点任务,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7月17日,一场特大暴雨席卷恩施城区,50年一遇的特大洪峰向州城袭来,严重威胁着清江沿河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时,宋传富带领恩施市民兵应急连正在落实“以训备勤、以车代库”制度,完成年度民兵训练任务。
连续一个星期的暴雨肆虐,上游的大龙潭水库水位急速暴涨。7月16日,训练任务已完成,近半个月未回家的参训民兵期待着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训练队伍是否解散?望着如注暴雨,宋传富眉头紧锁,心里难以平静下来,这么大的暴雨,这样一个时间段解散,再召集大家,时间可能来不及。直觉告诉他队伍不能解散。宋传富果断命令:恩施市民兵应急连就地待命。
17日凌晨,宋传富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恩施高新区六角亭街道人武部部长陈爱民打来电话。原来,南门外巴公溪水位超过警戒线,还在急速上涨,巴公溪沿线群众的房屋即将被淹,请求支援。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宋传富一边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一边带领110名民兵携带冲锋舟、皮划艇、救生衣等装备火速出动,抵达救灾现场,投入战斗。
这一天,从早上8点10分到次日凌晨3时20分,19个多小时,洪水肆虐着恩施城区,一些人员被困,一些街道被淹,皮划艇在街面上行进,冲锋舟在深水区往来。
州城夜空回荡着“我是恩施民兵,请问有无人员被困”的呼唤声。看到被困人员,宋传富焦急地重复着一句话:“先把人接下来!”
下午6点多,洪水还在持续上涨。有民兵报告,恩施南门老旧小区有4名群众被困在房顶。眼看天色已晚,被困群众又饿又冷,情况紧急。宋传富二线名民兵驾驶冲锋舟就向老旧小区方向驶去。
面对这一片洪水,宋传富不知道水面下有多少树木、电线和被淹的建筑物 ,更不知道哪里水深、哪里水浅,他们只能冒险摸索着前行。
雷斌是恩施市金子坝街道人武部副部长,也是宋传富手下的老兵,退役前在恩施军分区工作,熟悉当地环境。他知道这时候劝返宋传富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多年的军旅生涯告诉他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他偷偷地叮嘱战友,如果两个小时没回来,他们就可能遇到了危险。
天越来越黑,手电筒能够扫描的区域很小,大家的一颗心吊在嗓子眼儿上, 面对洪水和黑夜,救援难度大,责任更大,雷斌从来就没感受过这种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当雷斌看到宋传富睁大双眼紧盯着水面和前方,没有半点惊慌时,他的一颗心慢慢定了下来。宋传富一边观察一边提示警醒我们,要防止手机进水,要防止发动机熄火,要防止撞上障碍物。
终于摸到被困群众的楼下,与被困群众对上了话,宋传富又和另一名民兵查看周围的情况,发现窗户有防盗网,梯子又够不着楼顶,只有大门是进入屋内的唯一“水下通道”。仔仔细细地观察后,几个人站在冲锋舟上紧紧抓住墙体以稳定身体。宋传富接过楼上扔下来的钥匙,和另一名队员跳进水里,打开房门,钻进房屋,引导被困群众从门洞钻出
被困老人感激地说:“我以为这次要困在洪水里出不来的,没想到你们来了。你们真是人民的子弟兵啊!”满身湿透、一脸泥水的宋传富只是笑着说了一句宽慰老人的话:“晓得你们被困,我们怎么会不来啊!”
这是一段充满智慧的对话。危险的时候,怕是人的本能。任务在肩的时候,军人的使命告诉他们,不是怕不怕的问题,是能不能怕的问题,是怕什么的问题。
卫国保民,这是天职。他们深知,这样一个时间段出现在群众面前,他们就是群众心里的定海神针。
这次救援,宋传富和战友奋战了3个昼夜,加固堤坝1100米,清淤1000余立方米,安全转移群众约2500人。紧接着,宋传富又带领民兵队伍转战恩施市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山体滑坡灾区。从7月21日到7月28日,连续奋战8个昼夜,先后安装加固1.5公里3条引流管道,为滑坡体裂缝覆膜1.1万平方米,铺设地质勘测线余米,并修筑小沟桥拦水坝等。
期间,宋传富不仅要和战友们一起奋战,还得实时观察周边情况,确保战友的安全。望着神经紧绷的宋传富,龙克勇劝他:“宋部长,你不要抬那么重的,你腰不好,休息一下。”宋传富开玩笑道:“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就是要挺得起腰杆来!”
其实,宋传富前两年出任务时受过腰伤,每次出任务的时候,妻子都在电话里叮嘱他,不要逞能,不要使猛力。但是,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他还是把妻子的话忘得一干二净,白天黑夜、泥里水里都是他的身影。
丈夫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妻子刘珈麟白天在社区清理淤泥,晚上睁着眼等丈夫的消息,如果一个电话也没有等到,就提心吊胆一晚上。
“你应该给我打个电话。”回到家,宋传富知道妻子惦记他,他嘿嘿一笑,掏出手机往桌上一放:“手机进水了。”
刘珈麟知道,丈夫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任何事都那么淡定,其实内心一腔热血。
说起妻子,宋传富既内疚又自豪:“虽然我不怎么顾得到家,但我爱人还是很理解我、支持我。”
11天时间里,一直向险而行。当宋传富看着疲惫不堪的队伍,得知在整个抗洪抢险中群众和队伍零伤亡的结果后,他依旧以平静的语气说:“这就好。”
战斗结束,胜利班师,宋传富没有回家,直接回到人武部宿舍。这些年,他多半时间吃住在单位。逢有休息日,妻子就带着孩子到营区来,一家小聚。同事们经常笑他们是同住一城的牛郎织女。
完成任务后,大家都放松下来,可宋传富在忙着复盘总结。这次抗洪抢险各部门的力量是分块作战,各类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统筹协调不畅,工作有些被动。能不能把分散在有关部门的各类力量整合成一块,横向统筹、向下延伸,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链路?就这样,一个覆盖全市的大应急体系轮廓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
想到就做。向上汇报、开协调会,从动议到方案,从部署到实施,分头沟通、综合协调,又是一轮上下求索,可谓呕心沥血。宋传富带领大伙儿整合队伍、整合装备、修订预案、明确分工,在全市贯通各类应急指挥链路,梳理各类应急预案,去废立新,在乡镇推进“一队一库”(整合各类力量共建一支应急队伍,统一指挥;整合水利、林业、消防、武装等各部门的装备器材,共建一个综合应急库室)建设,形成市一级为主力、乡镇一级能支援、村一级可自救的大应急体系。
应运而生的大应急体系第一次亮剑,是在一次抓捕行动中。2022年春节刚过,恩施市沙地乡发生命案,嫌疑犯出逃。任务一来,宋传富迅疾反应,坐镇指挥,副部长张林率队赴一线。各类应急力量迅速形成合力,分头出动,不到两天时间,基干民兵就亲手擒获嫌疑犯,让周边群众的心安定下来。
大应急体系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积极做出响应。恩施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曹显东深有感触,他说以前抢险救灾、应急处突,应急管理局协调各部门、各乡镇的力量压力很大。
宋传富牵头抓这件事以后,深入调研,拟订方案,一下就把整盘棋盘活了,全市应急能力飞跃提升。
全市应急能力提升大多数表现在:一是突破了指挥通联壁垒,实现了人武部作战室与12个应急指挥职能部门、19个乡镇街道、215个村的实时联通,形成了应急行动中视频联通、动中通联、军地通联、集群对讲的指挥链路。二是拓宽了信息渠道,将乡村村组长、城区网格员、小区楼栋长等人员编入民兵情报信息队伍,建起信息报送、研判、推送、处理等高效实用机制。沙子坝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就是民兵情报信息员陈光明第一时间上报的预警信息,为抢险救灾、群众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这是大灾实现零伤亡的决定性因素。三是完善了装备保障体系,将民兵装备器材纳入全市应急保障系统。
宋传富说:“这项工作归结起来就是队伍共建、装备共用、信息共享、方案共订,考核共评。”
曹显东深有感触地说:“这样一个大应急体系,解决了资源零星、力量分散、指挥多头等问题。现在的应急管理全市一盘棋,能散能聚,精准到位。”
民兵,平时为民,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宋传富带领的是分布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的广大民兵队伍。这样一支强大的队伍,平时分布在基层,如何把他们的战斗力发挥出来,把他们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出来,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智慧激发出来,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是宋传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当年“131”扶贫模式创始人、恩施军分区原政治委员黄子阶说过一句话:“战争时期,人民武装和人民群众一起消灭敌人,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消灭贫困。”这句话一直铭刻在宋传富的心里。他说:“现在,人民武装不仅要随时准备迎战应急,还要和人民群众一起共建美好家园。”
当加强新时代基层民兵建设试点最终落地到恩施市时,宋传富主动协调组织部、政法委等部门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调查研究,确立了“建强一个组织,增强两项能力”(建强基层民兵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对民兵的领导力,增强民兵对基层党组织的支撑力)的工作思路,并在全市选定9个村(社区)作为新时代基层民兵建设试点。
试点探索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入社区,进乡村,建框架,定职责,编队伍,配装备,所有的环节都要亲自把关,许多个夜晚,宋传富房间的灯通宵亮着。
攻坚就像攻山头一样,不仅要有得力的指挥员,更要有敢冲锋的攻坚队伍。恩施市三岔镇茅坝村当年是一个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的村,遴选试点初期,宋传富一度犹豫过,但当他得知这个村有一个“兵支书”、一个“兵主任”时,他决定将新时代基层民兵建设试点落户茅坝村。就这样,“兵支书”龚仁斌升级成了民兵连指导员,“兵主任”谭述军升级成了民兵连连长。
乘着试点建设的东风,他们把乡贤能人、退伍军人、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吸纳进民兵队伍。
他们首先争取上级支持,硬化通组公路并且黑色化;其次是修建排水工程,清理河道,让水清起来;最后是建设生态湾组,打造美丽家园,鼓励村民开民宿,让经济活起来。
连长、指导员和民兵连骨干包干联系农户,以极大的耐心,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帮他们算经济账、效益账。
在村组公路改扩建的时候,要从村民谭家荣房前过,还要占用他家的责任田,谭家荣不答应。龚仁斌和“兵主任”谭述军三番五次找上门,好话说尽,政策讲透,谭家荣架不住二人的 “死缠烂打”,感觉这两个人是干事的人,当场表态:“我家的田你们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我不要一分钱的补偿。”但“兵支书”和“兵主任”私下商议:在茅坝村不能让老百姓吃亏。后来,在施工的过程中,他们把谭家荣房前的斜坡纳入修路工程,帮他垒砌保坎,房前一下敞亮了,谭家荣特别高兴。
村民的眼睛一下子都睁大了,没想到“兵支书”“兵主任”动真格。他们纷纷申请加入共同缔造队伍,自愿当起了工程监工,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排水沟渠的深度与走向、公共厕所建设的位置。
现在的燕子栖,柏油公路穿村而过,乡村民宿排列错落有致,成为市民周末游玩的打卡地。
谭述军说:“现在的燕子栖,干群关系好了、怨气消了、环境好了、发财的路子宽了,老百姓一心向好日子奔。”
其实背后的万难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回想攻坚之初,龚仁斌、谭述军几次都想放弃。宋传富得知这一情况,找到他们语气平静地告诉他们:“我们是军人,军人就是要在关键时候啃硬骨头。”
如今,龚仁斌感慨万千:“没有宋部长的坚持,估计就没有今天美丽的燕子栖。”
恩施市土桥社区也是新时代基层民兵建设试点之一。该辖区的圆梦庄是一个老旧菜市场,居民多半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和做生意的小商户,人员情况复杂。小区长期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居民怨声载道,互相指责,社区每年都要不定期地进行整顿。
但是,水过地皮湿,治标不治本。烂根不除,建设和谐家园就是一句空话,团结共建就是一个幻想。
只是有一点,在居民牢骚满腹、怨声不断的背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期待:把小区建设好、管理好。
自从社区民兵连干部号召大家“入队当兵”后,许多商户、业主纷纷加入民兵连。黄震是业委会主任,就是这一个时候参加民兵连的。
自从黄震加入了民兵连,他身边就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攻坚的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先是建立业主群和商户群,将习惯乱停乱放、乱扔垃圾、高空抛物、堵车斗狠、酗酒吵架的人群进行分类管理。要求居民垃圾集中投放、车辆规范停放,杜绝占道经营。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整顿管理时,黄震挨过骂、受过气,但他没有退缩,坚持每天晚上夜巡。他说:“宋部长告诉我,民兵连就是我的后盾,我现在是民兵,民兵也是兵,现在大家都很信任我。”
现在的圆梦庄,告别了脏乱差,街道清洁了,群众气顺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居民终于圆梦了。
谈起这项工作,宋传富十分感慨,没想到申请建设试点的村(社区)那么多,没想到那么多退伍军人申请加入,没想到那么多成功人士报名进来,没想到我们的民兵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那么出色的作用。
像龚仁斌、谭述军、黄震这样的民兵还有很多。更有陈云、杨力这样的夫妻民兵;李辉、张文华这样的父子民兵,数不胜数。特别是退伍军人,他们回到家乡、回归民兵队伍,找回了当兵的滋味。海军陆战队退役兵周福东参加过两次中东撤侨行动,军事素质过硬,一颗红心忠诚可靠,在抗洪前线、应急处突、森林灭火等行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这群“迷彩绿”在一次次行动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获得了群众对他们的认同和肯定。
刘珈麟却说:“他只记得他的工作,家里的事一点都不记得。有一次他去开家长会,老师一再打电话催问我。后来才知道他去的是一年级二班,连儿子在二年级二班他都搞不清楚,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说起这些,宋传富一脸歉意。这些年,他一直是个甩手掌柜。在抗洪最紧张的时候,自己所在的小区也被淹了,就是没看到他的身影。事后妻子说:“你就那样放心吗,一去就是十几天,电话都不打一个。”宋传富心里很酸,说道:“我晓得我们小区被淹,可我要带着队伍去最需要的地方。”
当然,宋传富也有发脾气的时候。2023年6月20日,恩施城区凤凰山森林公园突发山火,土桥社区的民兵迅速出动,宋传富带着队伍随后赶到。不到两个小时,山火就被扑灭。当土桥社区的民兵一个个满身火灰站在他面前时,他一脸凝重:“你们像个啥样子,穿着休闲短裤和拖鞋,像个兵吗?摔伤了怎么办?烧伤了怎么办?逞什么能?”
2020年7月,宋传富担任恩施市红土乡乡村振兴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同时,恩施市人武部接续帮扶天落水村、龙角坝村。
红土乡是恩施市东部最偏远的乡镇,离城区110多公里,海拔高度从420多米到1800多米,一条马尾沟河深切红土乡与新塘乡,天落水村就斜挂在河谷以西的一面坡上。
以前的天落水村交通不发达,产业单一,人畜饮水靠天落雨。经过几年的精准扶贫,通组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山泉水通过管网入户农家、军民连心桥贯通、茶叶加工厂投产,天落水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龙角坝村更加偏远,一条干沟两面坡,水贵如油,是红土乡重要的烟叶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大村。要解决的就是旱季人畜饮水问题。
得知这一情况后,宋传富带着几个民兵骨干和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爬陡坡、翻高岭,终于在1700米的山上寻到一处水源。洁净的山泉水量大甘甜,但要把水引到村里,引进农户灶台,叫人望而生畏。
宋传富当场给大家给了一颗定心丸:“只要找到了水源,资金的问题我来想办法。”
设计引水路线、确定实施工程的方案、测算工程预算,最后在宋传富的努力下,15万元引水资金迅速到位,在加班加点施工后,一条跨越三座大山、连接100余户的输水管网建设完成,大家终于赶在旱季来临之前将这股清泉引进农家。
红土乡虽然离城远,但特色产业不少。宋传富就召集当地的乡贤能人,探讨红土乡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最终确定了高山土腊肉、富硒小土豆、深山有机茶、道地中药材、女儿会发源地五大产业。
每次到红土乡,宋传富都要走访一个企业农博公司,瞻仰一个地方三星洞。
黄焕然是农博公司的负责人,常年佩戴党徽成了他的习惯。宋传富对黄焕然十分钦佩,宋传富知道黄焕然是白手起家,他一步步把企业做大、带领乡亲勤劳致富的背后是因为热爱着家乡,以发展家乡为己任。
在石灰窑村文家铺组三星洞,这里的各族群众曾经和红军一起结成了军民鱼水深情。如今,当地的人民群众说起贺龙六上石灰窑的故事依然朗朗上口。
宋传富在这里有一个老朋友吕南海。吕南海是文家铺组的村民小组长,和村民自发组织了一个文艺表演队,经常在三星洞广场排练三句半,字里行间还原着红军当年战斗的场景,歌颂着党的好政策,描绘着共建共治好乡风。
宋传富通过抖音认识的吕南海。在他看来,村民创作的关于红军故事的三句半朗朗上口、深入人心。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作为一名军人,宋传富将这一精神延续到实际在做的工作中。他建议当地把红三军在红土的战斗故事整理出来,以快板演唱的形式走上舞台、进课堂,让红色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在民族地区工作多年,宋传富用脚步丈量恩施的山水,用真情服务恩施的各族人民,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军人的使命,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走得有力。
一路风雨兼程,掉了一些头发,多了一丝皱纹,宋传富浑然不知。开会久了就要坐一会儿、站一会儿,很少人知道他有腰疾旧伤。但是,大家都记得他抗洪抢险中冲在一线的身影,都了解他遇事不慌、沉着应对的个性,都知道他是一个善于把大家团结起来干事的人。
4年的时间里,宋传富和战友一路奋战,一路前行。所在单位先后获得湖北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湖北省军区先进人武部、全面建设先进人武部、年度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在2023年武装工作综合考评中获全省第一名。2024年恩施市人武部党委被湖北省军区表彰为全省先进党委
“果房闲坐籽千粒,携手同心入画图”,唐代诗人李商隐描写石榴的诗句,千年之后照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奏响融合发展、砥砺前行的豪迈军歌,宋传富和战友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