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明确家庭、幼教机构和学校开展儿童和青少年挫折教育义务与责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尽快从法律上明确家庭、幼教机构和学校开展儿童和青少年挫折教育义务与责任,系统地、有组织地普遍开展儿童和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建议对教育部的工作具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一直格外的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推动工作落实。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逐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基一〔2015〕5号)等一系列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等提出了具体实际的要求。要求各地各校全方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场所建设和队伍建设,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各地各校按照教育部部署,慢慢地增加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课程建设,努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经验。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积极地推进心理健康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4年起,教育部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树立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促进了中小学校包括挫折教育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是注重多方协同,凝聚教育合力。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充分的发挥家庭、社会教育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指导地方在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注重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巡讲、社区共建等方式,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社会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进社区,努力营造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谐环境。教育部与全国妇联密切合作,联合七部委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妇字〔2010〕6号),教育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育子观念,掌握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和手段。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强调要强化协同配合,“大力推动家庭教育,普及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改进家访制度,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树立科学观念,运用良好家风,促进子女成长成才。”2015年,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对加强家庭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积极发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作用。设立了10个家庭教育实验区,指导学校帮助家长开展好孩子抗挫折教育,引导家长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继续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等专栏、专题,开展公益宣传,加强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制订规划,要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中特色学校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对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根据学生人数需要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门设置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为全国各地中小学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推动各地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及待遇。如福建、广东等地积极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或资格准入制度,并逐步解决了编制、待遇和职称评聘等问题。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求计划实施院校全面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等新成果,提高教师实施挫折教育的素质和能力。
四是注重专家引领,加强研究指导。为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教育部专门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有40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定期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会议,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逐步推动各地包括挫折教育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还组织专家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状况调查”等课题研究,为挫折教育科学发展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政策依据。
五是开展校外教育,提升实践能力。教育部充分的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圆梦蒲公英”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县区乡镇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着力提升校外活动场所服务水平,建设一批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精品线路,让中小学生感知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传承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方面的实践育人作用,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实践能力。
您提出的建议让我们对挫折教育有了更深入和更全面的认识。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研究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的适当途径和方法,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实践类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各种挑战,培养健全人格和积极的心理品质。